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5搬走 (第1/2页)
这篇赵恒宇的专稿曾被齐冬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就在这个下午,就坐在宋孟柏身边,齐冬文思泉涌,一口气将文稿彻底写完。 而未完成时一直卡壳的纠结,是齐冬没想好有一段争议性的话题到底该如何叙述——其实在写采访大纲的时候,他并没有提及这个问题,而后来的一长段完全是在聊到所欣赏的队友或对手时带到的。那时,赵恒宇给了他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钱旭。 听到这个也许是禁区的名字,齐冬迅速将一闪而过的惊讶压了下去,示意赵恒宇可以多聊一些。 对方点了点头,滔滔不绝,那些夸赞钱旭的话就好像演练过一般,一直讲了近十分钟。从场上的球技意识,到场外的训的刻苦,再到在国家队集训时同住的照顾,方方面面。就在齐冬以为这些夸赞就到头的时候,谁想赵恒宇又是话锋一转,说自己也有需要对钱旭道歉的事情。 “具体是什么呢?”这一系列的发展都完全出乎了齐冬的预料。 “是关于我们还在东南麒麟做队友时,我对他的一些误解。” 赵恒宇又详细复述了一遍,从当年钱旭的善意,到自己的区解,再到后来对决时钱旭无意致使自己受伤休养了大半年……他希望支持自己的球迷能冷静,不要再将他们处于针锋相对的境地。 听赵恒宇说了这么多平常没讲过的话,齐冬反复同他确认,这些到底能不能写进专访的文章之中。赵恒宇闻言,反而是一脸惊讶,又问到底为什么不能? 得到授权之后,齐冬本可大展身手一番。,可真坐到电脑前,到了落笔的时候,写到这一段,齐冬却频频卡壳,他有些摸不清自己写作时的立场和态度。这是段传统意义上的爆点采访,却让齐冬犹豫不决,譬如,他到底该用平和的语气还是更激进的叙述方式,再比如,东南麒麟作为另一方球队,自己这样描写是否有美化之嫌,还是需要隐去一些内容。 可思来想去,面对面采访时,赵恒宇讲起这些内容时的神色与气氛,却一直停留在齐冬的脑海之中,像有一双手无意在牵着他一样,那些全是技巧的文字让他下不去手。 他反复修改了好几版,写写停停,终于,在这个下午,将其彻底写完。而那些纠结,也没再成为齐冬的困扰,他决定,不多添加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是完全地,尽可能地去还原对谈时受访者的情绪。 “你写完了?”看到齐冬合上了电脑,宋孟柏抬眼问他。他跟着齐冬一起专心听完了一遍录音,感慨偶像永远是偶像。虽然他们已经成为队友,认识的时间说起来一点不短了,可从他身上依旧能学到新的东西。 后来,齐冬继续写稿,将录音反复回放重听,宋孟柏则将一只耳机还给了齐冬,专心继续自己的游戏了。 “嗯。”齐冬拿起一旁的水杯吨吨喝了好几口,举起双臂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肚子也随之应景地咕咕叫了几声。 “饿了?” 齐冬摸了摸肚皮,他倒确实是饿了。 齐冬的厨艺虽比不过护工陈姐,但在宋孟柏的滤镜之下,每一道菜却都能收获长篇大论的一番夸赞。 “停,停!差不多差不多,再多就假了。”齐冬笑着,赶紧制止了宋孟柏的嘴上动作,向他碗里夹了只鸡腿。 似乎是害怕在这样的离别之夜太过悲伤,饭桌上宋孟柏尽力活跃着气氛,讲了不少趣事。 “所以,像那种山楂丸,真的吃多了也没关系?”齐冬追问。刚才宋孟柏给他讲了自己儿时的叛逆事迹,比如跟着mama去药房偷拿了一大包山楂丸,当零食全吃光了。最后,胃里翻滚绞痛,才终于肯同母亲坦白。 “反正就是疼,挺奇怪的那种疼。但医生后来跟我说,真不去医院,也就顶多难受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就好了,毕竟它就是保健品,你当普通山楂吃,也没大问题。” 宋孟柏嘴里的药房生活,是齐冬完全没有过的经历,他兴趣满满,又让男孩多讲一些。 “现在想,我那会儿在药房,虽然年纪小,但也确实显现出了些运动天赋。当时仓库来货,我那时候个头虽小,但一定是抢着第一个去搬货的小孩。有的箱子,看着大概都跟我一边大了,我搬着也不觉得有多吃力。反正那会儿我妈就说我特别活泼好动,一天下来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