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一、冬雨:荷花(6)  (第1/2页)
    「怎麽样?你会来吧学弟?」程毓满心期待的看着我。    「恩,有这麽难得的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望着手中的钢琴b赛简章,我不禁微笑。    认识禹绚荷三年左右,我从来没现场看过她弹奏乐器,她也不常提起。    「太好了!我相信有人愿意观赏她的b赛她一定会很高兴!」程毓笑得很灿烂,彷佛她才是要b赛的选手。    「学姊,你知道禹绚荷是在什麽时候接触音乐的吗?」既然这是一个最佳的发问时机,那我不把握就太可惜了。    「大概是九岁的时候吧。」程毓有些不确定道,「我印象中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就有在学钢琴了。」    「这样啊。」那为什麽国中时禹绚荷却很少提过呢?    如果是真正的热Ai音乐,每天都会练习,在话题多方都绕着音乐吧?    我果然,一点都不了解她。    「虽然九岁才接触似乎晚了点,但绚荷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喔!」程毓与有荣焉,「绚荷她也一直一直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呢!」    「禹绚荷的梦想?」我感到十分好奇。    「她没跟你说过吗?」程毓的讶异让我更不解,「你想知道的话还是去问她本人吧。绚荷说梦想这种东西若不是发自於自己,有说跟没说根本没两样。」    我会心一笑,这果然是禹绚荷会说的话。    「为什麽禹绚荷不参加学校的音乐社而选择戏剧社?」我不是很清楚音乐组的细节,不过如果是音乐社,核心会更适合朝音乐之路迈进不是吗?    「其实b起在乐器上的成就,绚荷她更想走作曲家的路线。」程毓说,「绚荷她很崇拜贝多芬,即使自己在音乐表现的很优秀,她仍努力不懈去做多种乐曲题型的尝试。对她而言,贝多芬不是她想超越战胜的目标,而是最佳的学习对象。」    贝多芬在音乐史上非常有名,被尊称为乐圣,名符其实。    世界上大多的人类,甚至对音乐一概不知的,都知道贝多芬是谁。    贝多芬的作品流传至今,是许多人所喜欢、学习的,即使贝多芬已Si去很久,但他留下的音乐却是活跃的。    在每一个伟大的成功人背後都有艰辛、刻苦的历程,贝多芬当然也不例外。    一个听不见的人,还能坚持下去作曲的人真的很伟大。    这种感觉好b失明的人画出栩栩如生、无可挑剔的旷世巨作。    我所感动的,是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态度与强韧。    我想,禹绚荷也是这样子真心的欣赏贝多芬。    因为,这才是我认识的禹绚荷。    「学弟?」    我回过神来,将方才的思绪暂时搁在一旁,有些茫然:「怎麽了?」    程毓笑笑,「看你想的这麽出神,还以为你灵魂出窍了呢!」    「学姊,你最近跟社长还好吧?」我听见自己没头没尾的这样问。    糟了,现在好像不是最佳的时机。    程毓先是乾笑几声,不知所措,「还能怎麽样?都老夫老妻了。」她不自在的将浏海拨开。    「你跟社长交往很久了?」我顺着她的话问。    「快三年了。」她有些感叹。    「那──你觉得社长Ai你吗?」很犀利,但还是要问出口。    就当作是代替沚洵面对程毓的心思。    「??????你为什麽要这样问?」她犹豫了很久却没回答我的问题。    该不会常思翰那家伙是个超级hUaxIN大萝卜吧?    不过三年又是怎麽回事?hUaxIN又专情?    很矛盾。    「你不要误会,我没有什麽其他的意思。」我不慌不乱的撒谎,「上次看到你那样,所以纯粹想了解一下你跟社长的感情状况。」    「恩,谢谢你的关心。」程毓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我们很好,之前只是有些误会。」    「那就好。」她还是不想告诉我,但这样也足够了,「如果社长他敢欺负学姊的话,欢迎客诉。」我b了个电话的手势在耳边。    她噗哧一笑,「学弟,你很幽默呢。」    「其实也还好啦。」幽默吗?「学姊,如果用某一样事物来形容,你觉得我像什麽?」    她看着我仔细的思考着,「太yAn吧?你挺yAn光的啊。」    果然又是这个答案。    「是喔?」我不禁苦笑,「难道就只有太yAn或冰山能用来形容男生吗?」    程毓耸肩,「也许吧?依现代来看颇普遍的。」    难道对每一朵向日葵来说,我都是太yAn?    这也难怪,荷花觉得我是雨。那麽樱花呢?    许多人公认我是太yAn。    不过成为太yAn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我心中唯一的向日葵。    那麽为什麽,我的太yAn形象还是扩展到大众的眼光?    而且根深蒂固。    辞别了沚洵他们,我搭乘客运只身返回家乡。    这次的一日旅行我没告诉任何人,随意掰了个要跟国中朋友去六福村的理由,阿姨和姨丈叮咛了几句话便给我足够的金额。事实上我的目的地是桃园。    抵达後我叫了辆计程车载我到以前家里附近。    八年的时间,这里变了很多。    原本一些矮小的红砖房舍都不见踪影,换成耸立的高楼;记忆中的杂货店、书局什麽的也拆掉重建,变成JiNg致的餐厅、便利商店;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大幅提升。    这一切是很正常的都市化,但发生在昔日的家乡就是有种陌生感。    我花了八年的时间释怀、逃避有关这里的一切回忆,如今景物依旧,人事已非。    这里有两份思念,一份我知道再也回不去,另一份则是下落不明。    在回家前,我先去了公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