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江东省驻京办! (第1/1页)
吃完年夜饭,大家围坐在火炉旁看新闻联播,这时候本山大叔还是春晚的主角。 同样的节目,自己看过一次,但今年看还是有不一样的味道。 ....... 过年的七天很快,更何况周阳还没有休息七天。 正式上班之后,周阳直接召集地铁项目工作组,加快推进工作。 虽然说项目提交上去了,但只是第一步,而且能想到这个项目肯定会被通过,既然如此,那就要在审批结果出来之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目前要做的就是拆迁,因为涉及到站点建设,拆迁是免不了的。 当然,他们在春节前就下了通知,让居民做好心理准备,现在要做的就是谈判拆迁补偿,谈好之后,估计上面的审批也通过了,到时候就可以直接建设了。 两周之后,省里面顺利通过审批,现在已经送到国务院发改委,同时发债的项目也到了发改委和财政部。 这才是最重要的审批,中央没有问题,就彻底的没有问题了。 为此,自己的老师宋世君还打算出差去首都,同时表示要带上周阳和市财政局胡兴国。 当然,还有几个普通科员跟着一起。 于是,三天之后,他们的飞机落地首都。 项目要通过审批,不仅仅是送材料过去就行了,可以这么说,财政部以及发改委一个处长就能直接让项目毙掉,所以他们近期要一直呆在首都,随时准备回答问题,直到项目通过审批。 到了首都,他们直接前往江东省驻京办,其实宜城在首都也有驻京办,但现在项目是省里面在推动,所以就住在江东省驻京办。 当刚到机场,江东驻京办的专人就来接了。 上了车,径直前往江东驻京办。 宜城驻京办是一个正处级岗位,个别副省级或者地级市可能设置为副厅级。 至于设立的驻京办,一般至少应该是副厅级,江东省驻京办为正厅级,驻京办主任也是正厅级干部。 刚到驻京办,江东省驻京办的主任就来迎接了。 “宋主任,好久不见啊!” 来人的是江东省驻京办主任楚惊云。 “楚主任,确实好久不见了!介绍一下,这位是宜城市财政局局长胡兴国,这位是宜城经济开发区主任周阳!” “楚主任,在来时的路上,宋主任就说您在首都有通天本领,这发债的成功与否,就在您老的一念之间了!” “是啊,楚主任,我之前就经常听宜城驻京办的黄主任经常提到您,在首都,找您办事最靠谱的!” 胡兴国和周阳连忙开始吹捧,毕竟这人深耕京城多年,人脉很广。 虽然说在首都科级处级干部不少,但厅级干部还是不多的。 基本上,能上厅级干部,后面才有较大的机率上副部级,但京城干部再多,很多人也只会说卡在处级实职,退休的时候可能会弄到一个副巡视员的待遇。 “哈哈,你看你带的这两人,直接将我放在火上烤,但这件事确实是对宜城对江东百姓有利,我责无旁贷!先去休息,一切明!” 楚云惊接下这个活,说明心里还是有把握的,这让周阳几人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说完,然后几人去了江东驻京办招待所,这里的档次比宜城驻京办布局差不多,毕竟宜城是副省级城市,而且经济情况更好,当然也不能比省驻京办招待所好,不然就让领导们无所适从。 到了房间,几人先去放下行李物品,然后去吃午饭。 江东驻京办主任楚惊云开了一个包间,亲自作陪,几人喝了点小酒。 至于那几个科员,就去餐厅吃自助餐去了。 周阳知道,这不对,但这个时候没有中央八项规定,大家都有些随意,周阳也只好随波逐流。 其实他也知道老师宋世君也不喜欢这样,但也没办法。 吃饱喝足,大家就回去休息,到了晚上,大家开始检查材料之类的,确保不能出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在楚惊云的陪同下, 他们一行人首先前往了国务院发改委。 宋世君的所在省发改委虽然是省委省政府管理,但是业务上也要受到国务院发改委的官吏,所以国务院发改委的领导也算是他们业务上的领导。 进入发改委大院大门,随后来到一个处长的办公室门口,一来不要紧,这里面不少官员在排队,数了数,前面还有十多个人。 这要是晚来一会,该排到哪里去? “这不是楚主任和宋主任嘛,好久不见!” 这时候,排在他们前面的官员过来搭腔。 “陈主任,最近江北有啥大项目,分享一下啊?” 宋世君笑着说道。 “我估计又是发现了某个金矿吧?” 楚惊云在一旁说道。 “哈哈是的,你们带了啥项目过来啊?” 陈晓很好奇。 “地铁项目!” 宋世君说道。 “羡慕,我们省会城市要修地铁,但是被毙掉了,说我们的经济水平以及人口不满足修地铁的要求!” 陈晓也十分的无奈,他作为省发改委的主任,看似权力很大,但是很多项目需要国务院发改委的审批。 这里一个处长,就可以直接否决他们省委常委做出的决定。 而且,他们还不能有脾气,不然以后有新项目都难过审。 简直不要太梦幻! “希望顺利吧!” 宋世君如此说道。 ....... 听着这几位领导聊天,周阳也是越发的对这个项目的成功过审打问号了。 不过江北省份的地铁项目被否决,周阳是能理解的,江北和江东接壤,江北在江东的正北面,分界线就是一条长江。 但是江北和江东的情况大不相同,江北在建国之后,一直发展矿产以及重工业,经济一度比江东好太多。 不过计划经济时代,江北也出现过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养不活江北大学,所以江北大学就来到了江东! 在搞市场经济之后,江北又明显的后劲不足,而且这时候资源也逐渐进入枯竭,斗志不少人实业,经济下行。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下岗潮之后,江北顶住压力,并没有多少人下岗。 但是这也导致江北的经济发展包袱重,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比江东差得很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在一条线上。 目前,宜城就有不少来自江北的务工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