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Z日日出「奥步」,十演「反斩首」 (第1/3页)
民国105年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实行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倒行逆施、罔顾民生,致使台湾通货膨胀严重,房价全面失控,净零排碳落後,防疫全面失守,能源政策错误导致多次大停电等问题百出。蔡英文的第一任期里,台湾民众对其满意度创新低,民怨沸腾。面对自己这些不堪的「政绩」以及社会各界的指责痛批,蔡英文义无反顾的加快行走在「」之路上。为了谋「独」,蔡英文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一直处於「冷对抗」状态。 民国109年2020年台湾「大选」,蔡英文成功连任,其两岸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又出现新变化。她在任职演说中说到,「我要再次重申「和平、对等、民主、对话」这八个字。我们不会接受北京当局,以「一国两制」矮化台湾,破坏台海的现状,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原则」。蔡英文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多次重申「两国论」的立场,更是挟洋自重,疯狂推进「倚美抗中谋独」路线,不断进行谋「独」挑衅,破坏两岸关系,加剧台海局势紧张。 蔡英文连任台湾总统,其两岸政策表述既有坚持原有的基础X部分,又出现相应变化。首先是始终不承认「九二共识」,民国109年2020年5月20日的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上,蔡英文依旧老调重弹,声称持续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这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的一贯立场。其次是拒绝「一国两制」,恶意攻击「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善意,通过所谓「修法」阻挠岛内人士赴大陆政治协商。 蔡英文当局将「九二共识」等同於「一国两制」,用所谓「民意牌」对抗大陆释出的善意,然而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因为台湾绝大多数民意不是由蔡英文当局可以片面定义,而且绿营长期以来对於「一国两制」的W名化行为,已经严重误导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如果蔡当局真心尊重台湾民意,为何对於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视而不见,反而不断加剧两岸紧张对抗。 民国110年2021年8月31日,蔡英文在「凯达格兰论坛--2021亚太安全对话」上致辞,两次提到「neighbours」,译为中文可指邻居,也可指邻国,而蔡英文他们自己的翻译稿就是翻译为「邻国」的意思。蔡英文当时的原话是,「我们也致力与邻国合作,防止台湾海峡、东海及南海爆发军事冲突。我们不走向军事对抗,盼与邻国在和平、稳定、且互惠的原则下共存,并坚持扞卫我们的民主和生活方式」。「邻国论」可以说几近「两国论」的翻版,再次挑动已经恶化的两岸关系。 民国110年10月10日,蔡英文在发表国庆文告提出「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引起「两国论」重启的讨论。党政人士指出,政府部门已多次提及「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台湾从来不属於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次双十演说是放入《台湾前途决议文》的部分论述,蔡总统对内讲「中华民国台湾」凝聚团结,对外用「台湾」符号凸显主权。 当年参与「两国论」研究与起草的蔡英文总统,在连任後的第六次国庆演说向在野党喊话,盼团结约定「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T制;二是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三是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并吞;四是坚持中华民国台湾的前途,必须遵循全T台湾人民的意志。其中第2项「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被解读为「两国论」的翻版。所以,蔡英文的双十演说就是「典型的两国论」。 俄乌战争爆发後,蔡英文和赖清德在所谓「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再次大放厥词,借乌克兰局势乞怜外部势力,攻击抹黑大陆,鼓噪「两国论」。蔡英文说「有决心守护台湾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所谓「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并不是什麽「官方场合」,而是名为「台湾国家联盟」的团T组织的活动。「台湾国家联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组织,「」分子李登辉曾是其前身的总召集人。去年,蔡英文和赖清德也是双双参加这个会议,并趁机鼓噪谋「独」议题。 此外,蔡英文连任後,还意图篡改国号,企图谋求新的「国家定位」,在所谓「国号」上将「中华民国」不断过渡到「中华民国台湾」。蔡英文不断向「事实」的危险边缘试探,不断发表挑衅言论。民国109年2020年1月14日,蔡英文在接受英国BBC专访时狂妄叫嚣,「我们没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为国家,因为我们已经是的国家了,我们称自己为中华民国台湾」。不断宣扬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在加剧,在「520」就职讲话、新年讲话等多个场合中声称,中国大陆采取包括军事演习以及舰艇或军机绕台等多种手段威胁台湾安全,不仅冲击两岸关系,更是对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现状,造成威胁。 妄图切断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法理联系,谋求所谓「法理」,一直是蔡英文等「」分裂势力的执念。为此,他们玩弄了一系列的动作,既包括去除、变更T现两岸属一个国家的符号、标识、名称,也包括谋划通过所谓的「制宪」、「修宪」、「释宪」等切断两岸法理关系。 「两岸关系条例」的修正草案就增订了不少暴露蔡英文当局推进「法理」的内容。民国109年2020年5月,台「立法院」一读通过「两岸关系条例」的修正草案,该项由民进党「立委」蔡易余、庄瑞雄、陈亭妃等共同提案,主张删除增修条文首句「国家统一前」,改为「因应国家发展」。该提案说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已不再以「国家统一」做为唯一最终目标,因应台湾政治现实及发展,应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该法案虽然在台「立法院」一读通过,很快宣布撤回。 但是这一政治闹剧远未结束。9月,民进党「正国会」的「立委」再次公布「宪法增修条文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内容包括将「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改为「为因应国家发展之需要」;第4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疆域」,改成「中华民国领土范围为宪法效力所及地区」;本文修改「宪法增修条文」第十条,增订「国家应优先以台湾之名义进行涉外事务,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活动,并善尽国际人道援助之责任。」 这还没有结束,「修宪」行动还在继续。连任後的蔡英文在520就职演说时,就提到「立法院」将成立「修宪委员会」,意味着自民国94年2005年以来一直处於相对消停状态的「修宪」议题,即将重启。 民国109年2020年10月6日,台「立法院」宣告「修宪委员会」成立,民进党当局始终抱着侥幸心理,表面上向大陆示弱,实际上却想通过「修宪」掏空台湾「宪法」的「一个中国」元素,用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来达到「全面去中国化」的野心。所谓「制宪」、「修宪」都是极其危险的「法理」动作,无论如何变都是「台湾之毒」,都会招致灭顶之灾。 台湾为什麽如此频繁地进行所谓的「修宪」呢?有分析认为,多数「独派」明白,直接「制宪」难度太大,而且极为敏感,可能会引发台海战端,因此意图通过「修宪」的方式推动「宪政」,从而避开「制宪」。 而目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