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亲 (第1/1页)
阳春三月,正值春种时节,土地墒情不足,田庄上的农民都在忙着浇水捉虫,刘大却在这农忙之际将三个儿子全都叫回家中。 穿过麦田,不远处就是佃户门的居所——田付村,刘家坐落在村庄的东面,距离麦田很近。 此处是李府的青山田庄,每年都要向李府供应大量粮食,刘家就是李府田庄上的一户人家,但如今这里却是乡里人最向往的差事。李府的小少主久病成疾,李家多年来行善积德,只为幺儿再复康健,青山田庄也因要行善事点了刘大一家管理一方田地,原本生活拮据的刘家因此变得宽裕起来,就这样,李府成了刘家的大恩人。近两年刘家所管理的田付村的收成逐年增产。其他村落的佃户纷纷前来学习经验技巧,不愁吃穿的人们开始更加卖力的干活,也正因此,青山田庄成了李府最是高产的田庄。 刘木还未忙完农事就被紧急叫回到家中,正想推开门,刘大就从屋内打开门走出来,看到三个儿子都已回到家中,连忙招手让他们进屋,刘林一脸疑惑,但并没有张口询问阿翁,只是瞄了一眼大哥的手。而刘林身后的刘森则抬头望向阿母,后者难掩兴奋与激动,竟像是忘记家训一般。 “此时唤你们回来,是想告知你们一件事情,”刘大并未虚言一句,直言说道:“庄子上要来一位少主,届时会在庄子里选几个人去侍候,你们这几日歇一歇手头的农事,三日后随我上山。” 刘木没有说话,刘林也不敢问,刘森却看向阿母,说道:“阿母也知晓此事。” 虽是问询,用的却是肯定语气。刘大知晓刘森的聪颖,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发现端倪,倒是长进了些许。 “不错,你阿母昨日在林间听见看守林苑的家丁在交谈此事,今日便有管事来告知于我,阿森聪慧。”刘大点头应道。 “阿父可知来得是哪位少主?”刘森很快便知晓阿父的意思,问道。 “这个还没有消息,阿森可能猜得出?”刘大摇了摇头说道。 “孩儿猜,来的应是小少主。”刘森一脸笃定地回道。 刘林傻傻看着,喃声说,“这咋猜得出来啊?”刘木看了刘林一眼,吓得他紧闭顺双唇。 “可小少主体弱,怎会送来这乡间僻壤之地?”刘大状作吃惊道。 “正因小少主体弱,才会在田庄挑选得力之人照看,也只有田庄的人最了解这里。”刘森回道。 “阿森的话不无道理,即使如此,你们兄弟三人便与你阿母好好学学这精细活儿,这几日麦田的事先不用管了。” 傍晚时,刘林挑着一担子水往家里走,远远地见着刘森站在家门口,连忙上前拉住他,问道,“阿森你说阿父为什么让咱们学缝衣服啊?那个什么林苑一定要去吗?” 刘森摘下钩子,提着木桶倒进厨房的水缸里,回头对刘林说:“你还记得这个庄子姓什么吗?” 刘林提着另一只木桶的水倒进去,回道:“记得啊,姓李,”刘林的动作停止了一下,看向刘森,只见刘森点了点头。刘林恍然大悟,原来来的是李家的小少主啊! 刘森看着一脸惊奇的刘林,心想刘林的机灵和刘木的沉稳一定会被管事看中,而自己与刘林的双生之相说不定也会被当做小少主的闲时乐趣,时不时拉出逗弄一番。 刘森深知只凭这些远远不够,必须让小少主记住他们,这样才有机会找到治愈小少主的法子,可若想让一位久病之人钦点,还得琢磨些别的方法才行。 夜深,月牙隐入云间,树梢的猫头鹰俯冲而下,夜猎开始。 ———— 与寂静地山间不同,李府上下灯火通明,湖心阁楼上,婢女们进进出出,最里间的卧房里,隐约有妇人地哭声传出。 李岩一边安慰妻子,一边看着床上的幺子,明明已是初春时节,胡床上仍有着厚厚的丝绸负帛,床被之间夹着一个玉人儿,面色苍白,眼窝暗沉,气息粗重,乍看不似长久之相。 “小君莫要在悲痛了,梁儿还想看看你呢。”李岩看着病重的儿子说道。 李夫人背身抹揩泪水,抬手握着李梁的手说:“阿母不哭了,梁儿也莫要哭了,梁儿不是最爱看阿母笑了吗,阿母断不会再哭了。”李夫人咽下嗓间哽咽,“梁儿这次要远行,是医疾、去病,该开心才是,梁儿莫再哭了。”丝绢轻轻擦去李梁面颊处的眼泪。 “孩儿不能侍候阿母,却累及...阿母伤心,实属不孝,阿母不要...责怪孩儿才好,”李夫人听了摇了摇头。 “待孩儿痊愈...定回来侍奉大人,常伴左右。”说完,李梁脸颊顷刻又布满泪痕。 李岩听了此话,亦是心中悲恸,李梁在肆个儿子里最乖巧懂事,如今却缠绵病榻,再也不见幼时灵动。 不知过了多久,有婢女来报,已入戌时,小少主该歇下了。 李夫人咬住嘴唇,看着小儿子,李岩见状,做了回坏人,“夜色已深,梁儿早些歇息吧,你阿母也累了。”说完,李夫人掐了李岩一把,李岩忍痛顺势将夫人扶出卧房。 李梁看着父母消失的衣角,强忍下呼唤的冲动,平静了好一会儿才叫来婢女,吩咐出行的随行人员名单。 作为李府的第肆子,李梁自幼便熟读史书,幸得家人并未因他病弱便阻止他习文学字,反而更纵容他一些,极少考核功课背诵。李家大哥二哥早年已进京考取功名,三哥则对经商感兴趣,如今经营的几家店铺也成了李家粮铺的招牌,这次远行便是三哥寻得合适的住处。 ------五日前----- 也或许李府多年乐善好施,从不压榨附徒、技工,邻里乡间口口相传李府行的善事,竟引来一位江湖术士为李梁寻病问诊,言之善有善报。 那日,一位自称是滇南来得江湖术士,能为李府的小少主除病,若是治不好不要一分诊金,百姓皆前去引路,李府下人听了连忙禀报家主,李岩闻之亲自出门迎接,却不想那道士并未直接入府看病,众人疑惑。那道士在府门前问了李家主一个问题,“家主想要李公子病愈,可愿穷尽方法?”李岩则答:“只要小儿痊愈,得失不论。”那道士略微点头,抬脚进府。 李岩紧随其后,亲自带着那道士前去阁楼,问道:“敢问先生尊号?” 道士言:“羽化。” 羽化而登仙,怕不是自仙界而来,众人猜想。 须臾,阁楼近在眼前,羽化道长却顿住脚步,问道:“李小公子一直偏居在此吗?” 李岩心头一惊,忙回道:“自大病起,便居于阁楼之上。” 羽化道长一点头,反观李岩心慌意乱,可见他深怕是因居住之所加重幺子的病情。 羽化道长在阁楼下转了一圈,又询问了李岩和李夫人的八字,进入卧室观察李梁的面相,又问得李梁的八字,沉默了不一会儿,示意李岩来到室外,言:“李公子可是总角发病,舞勺之年病重?” “确是如此。”李岩连连点头。 羽化道长面色凝重,言道:“如若在下所料不错,李公子这病并不在病,”羽化道长突然直视李岩,“而在命。” 李岩只觉天地昏暗,手足无力,堪堪攀住围栏,颤声问道:“那小儿...那小儿还有几年可活?” “看李公子面相,活不过舞象之年。”羽化道长沉声,言道。 李岩浑身脱力,跌坐一旁,在一旁服侍的下人连忙上前扶起,却被无形屏障隔绝在外。 不知过了多久,李岩回过神来,问道:“敢问道长,可还有方法医治?” “有。” “是何?” “远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